很多人对哈啰单车都不陌生。这个共享单车品牌在摩拜小黄车大战之后异军突起,俨然已经成为共享单车领军品牌。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它竟然因“哈啰”这一商标被诉商标侵权!
7月27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公开了一起“哈啰出行”与“哈罗同行”之间的商标侵权案裁定书。这份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7月早些时候作出的管辖权异议二审裁定,驳回了哈啰出行运营方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上海哈啰”)的上诉请求,维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今年早些时候作出的一审裁定,即该案仍将由海淀法院进行审理。
“哈罗同行”是何许品牌也?
哈罗同行是一家名为“常青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旗下的一款主打应用,公司也因此而曾将自家官网标识为“哈罗同行”,更于2018年将企业名称变更为“哈罗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哈罗”)。
这家2013年成立的来自北京的交通出行运营技术提供商,主要服务于北京的机关单位、园区、企业、社区居民等,为其提供共享定制班车、短途摆渡车、旅游用车、共享自行车、潮汐式停车等出行产品。早在2014年,“哈罗同行”商标便已被北京哈罗申请注册;2015年、2016年,北京哈罗进一步申请注册了若干“哈罗班车”“哈罗巴士”“哈罗自行车”等商标,并在随后获准注册,分别核定使用在第12类(公共汽车;大客车;汽车)、第39类(运送乘客;运输预定;公共汽车运输等)等多种商品或服务上。
这要比上海哈啰申请注册“哈罗”相关商标早了两年左右——从中国商标网信息来看,上海哈啰方面(以钧正公司关联公司“上海钧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名义)最早申请注册“哈罗”商标也已经是2016年10月以后的事了。
这也不是上海哈啰耽误了时间。事实上,“哈罗单车”一开始似乎只是项目名称,而对外则主要以“Hellobike”示人。直到2017年6月,上海哈啰方面才确立了新战略,由“Hellobike”向“哈罗单车”过渡。然而,这晚了的一步,最终还是给品牌商标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根据商标法规定,字形相近、读音相同且在同一类别注册的近似商标,是无法通过注册的。上海哈啰即使在原先的“哈罗”基础上加了一个“口”,依然会构成与北京哈罗商标的近似,是很难注册成功的。
根据中国商标网目前公开的信息,上海哈啰方面提交的、含不带口字旁的“哈罗”字样的相关商标注册申请记录,共有82条,其中有许多是处于被驳回、驳回复审或是异议中的状态。个别商标注册申请在被原商评委复审决定驳回后,上海哈啰方面已经提起了行政诉讼,但无法预知结果。
在商标法这一范畴,无论上海哈啰的发展有多顺利、业务开展有多蒸蒸日上,无论北京哈罗有多平平无奇、甚至还因未支付部分车辆服务费而与上游的汽车服务提供商产生了合同纠纷,商标法都会严格遵循“先来后到”原则,不会对这两家公司的商标之战有所偏颇。
上海哈啰多个核心业务的商标,即第9、12、39、42类等商品和服务的商标,都因北京哈罗已注册商标而被驳回。上海哈啰当然不会坐视自己的核心商标被压,于是只能采取“反制”措施。从中国商标网公开信息来看,北京哈罗名下多件可能对上海哈啰商标申请形成阻碍的商标,均遭到了异议或无效宣告请求。由于目前异议或无效宣告请求裁定尚未公布,因此暂不能确定异议人是否上海哈啰。
但即使如此,在裁定未公布之前,这些商标依然“前途未卜”。而作为反击,北京哈罗则提起了对上海哈啰的诉讼:诉称上海哈啰未经许可,在其官网及APP等实际经营与宣传活动中擅自使用与涉案商标高度近似的“哈啰出行”标识。
考虑到双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商标无效宣告和异议申请,乃至相关行政诉讼还在不断进行,如果不能达成和解,那么可以预估,双方的这一系列纠纷还将持续上演较长的一段时间。而商标纠纷期间,会对其业务产生多少影响,便不得而知了。
郑重声明: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版权归属原作者,向原创致敬!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原文标题:“哈啰出行”被诉商标侵权?“哈啰出行”与“哈罗出行”不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