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是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的一个文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这一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制定本纲要。2019年是此纲要实施10周年,具体内容如下: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10周年评估报告
据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龚亚麟表示: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正式确立实施。《纲要》评估认为:
一是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07年至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35.6万件,居世界第三位。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从235.3万件增长至1492万件。著作权年登记量从15.9万件增长至274.8万件。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数量大幅增长。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也稳步提高,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良植物新品种等持续增加。
二是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了一批高价值核心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了品牌经济、特色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行业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专利、商标、版权质押融资规模突破千亿。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全面强化,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及时性不断提高,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正在形成“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成立3家知识产权法院和15家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审判“三合一”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审判标准日趋统一,判赔数额明显提高。各部门和各地方联合开展软件正版化、遏制网络侵权盗版、取缔制假售假市场和窝点等专项行动,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显著改善了我国的营商环境。
四是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上海浦东、深圳等地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创新探索。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列入改革重要议题,国务院部署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2018年3月,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更加集中高效。
五是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基础环境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3月,全国76所高校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主营业务为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超过2.6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总量超过15万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风尚日趋向好。
六是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与交流机制、重要双边机制不断完善。不完全统计,我国已与全球6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多双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50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员国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合作机制。2007—2016年,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累计达1705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2018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巡视员毛金生表示:2018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第7年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涵盖权利人、社会公众、专业人士三类群体,收集分析了11778个有效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满意度得分为76.88分,较2017年提升0.19分,满意度稳中有升。调查结果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法律与政策保护满意度得分最高。从四大方面指标得分情况看,法律与政策保护满意度为78.86分,比2017年提升0.42分,7年来,其得分一直最高并始终保持上升态势。本项指标满意度得分最高,主要得益于各类主体对法律完备性和法律实用性的认可,尤其是对法律体系健全程度的积极评价,这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定实施工作的肯定。
二是宣传教育满意度年度得分提升明显。从四大方面指标得分情况看,宣传教育满意度为76.32分,比2017年提升1.68分,提升幅度最大,其提升主要得益于各界对知识产权社会宣传工作效果满意度的积极评价。这也充分反映了知识产权宣传工作越来越得到整体社会层面的认可和接受。
三是社会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从不同类型被调查群体满意度得分情况看,社会公众满意度比2017年提升4.30分,提升幅度最大。7年来,社会公众满意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逐步缩小与权利人和专业人士满意度的差距。主要得益于社会公众对法律与政策保护的高度认可。表明近年来,商标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修改进程不断加快,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较好反响,与社会各界的期望和诉求有了良性互动。
四是东、中、西和东北四地区满意度差别并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东部和中部稍低,区域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1.62分,差异并不明显。2018年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满意度比2017年有所提升,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满意度比2017年略有下降。各地区在法律与政策保护、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均表现较好。五是执法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本年度执法满意度与社会期待尚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受调查对象希望进一步提升执法效果、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具体体现为行政执法主动性有待加强、行政执法活动持续性还需巩固、司法赔偿金额的合理性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及时性足额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等。今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结合调查结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面加强保护相关工作。
《2018年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状况报告》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副司长赵梅生表示: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专利代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专利代理行业呈现出规模逐渐壮大、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运行体系更趋健全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专利代理机构数量达到2195家。2013年,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开始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代理机构数量突破1000家。2018年增长迅速,增长率为20.3%。2018年,北京专利代理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共577家,占全国专利代理机构总数的26.3%。全国新增专利代理机构389家,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位列前三。从专利代理机构组织形式来看,合伙制专利代理机构数量最多,占57.1%;有限责任制代理机构占29.6%,开办专利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占11.3%,其他类型占2%。按专利代理机构的成立时间来看,成立20年以上的有207家,显示出更多专利代理机构注重品牌建设,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的专利代理机构为969家,占比44.3%,表明专利代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是专利代理师队伍持续扩大。2018年,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人数达到18668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率为14.5%。执业专利代理师队伍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从执业专利代理师学历分布来看,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执业代理师占比达到92.2%。专利代理师队伍为高学历群体。
从专利代理师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地区执业专利代理师共7606人,占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总数的40.7%,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同样位居第一,共12413人。西部地区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较多的地区为四川、陕西、重庆。
三是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组织有序。近年来,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继2016年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万人,2018年报名人数达到39342人。与此相应,考试通过人数逐年提高。2018年,考试通过人数达到5232人。自2004年起,允许香港、澳门特区居民参加内地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2011年,向台湾地区居民开放考试。截至2018年,共有69名香港考生、1名澳门考生和481名台湾考生通过了考试。
四是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的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12个省、区、市有序推进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持续深化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设立享受试点政策专利代理机构190家,共497人取得可在本地区执业的专利代理师资格证书。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了试点地区专利代理行业蓬勃发展。2018年,在12个试点省市新设立的203家专利代理机构中,享受试点政策的专利代理机构190家,占比超过90%;尤其是江西、广西、吉林、贵州四省,所有新设专利代理机构均享受试点政策。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