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知识产权案件频频发生,此前知识产权日设立是政府机构要在世界范围内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此前的视觉中国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备受热议,暴露了互联网领域内侵犯知识产权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因此,难以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国际声誉。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当前互联网侵犯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网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侵权案件极易发生,举证责任难以落实,保护难度加大。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任何网络用户都容易复制、下载和转载权利人的作品,侵权行为极易发生。
网络的即时性使得修复网络侵权的证据变得困难。如果不及时保存,很可能会转瞬即逝,必须通过公证机关进行保存,增加了难度和成本。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络的虚拟身份不可能与真实身份一一对应,从而使得侵权责任主体的认定更加困难,降低了侵权人受舆论监督的可能性,导致社会道德约束薄弱。
2、网络行业协会组织不完善,无法有效监督其成员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第三方网络应用平台企业等市场运营商在网络宣传、交易和服务提供活动中仍然缺乏自律标准。
3、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还不完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对于电子证据的证明标准、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电子证据的审查和认定以及赔偿金额的具体确定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导致许多侵权案件在实践中无法处理。
为此,建议完善相关法规如下:
一是继续推行网络实名制,并从技术和制度层面防范实名制带来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推行网络实名制,有利于对侵权责任主体进行追责,也对网络用户的活动产生了约束,但也容易使各个互联网平台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增加网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各大互联网平台应尽快从技术和监管两个方面完善自己的防御系统,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要从技术上解决验证个人身份与终端的一致性问题,对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账号的行为要实行相应的监管和惩罚制度。
二是利用新兴科技手段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版权保护,除使用传统的标注作者或发表版权声明外,可采取电子签名、电子水印、密码锁、反复制设备等技术手段,防止网络用户随意复制、下载或转载权利人作品,以有效减少侵权行为发生。在电子数据存证和保全方面,可依靠第三方电子证据平台等技术手段,破解网络知识产权案件举证难、认证难问题,为审判实践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建立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机制,乃至跨地域、跨国境的全方位保护大格局,形成强大的保护合力。比如,我国公安机关走出国门,与35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执法机构联手打击、防范网络知识产权犯罪活动方面取得的经验。
再如,阿里巴巴集团发起成立了打假联盟,在全球范围内与多个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合作,共建项目上线,形成大数据下的打假模式。此外,陕西高院积极与陕西省知识产权局、自贸办、部分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座谈、联动、协调、创新、合作、通报等六项新的机制,构建起了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应该说,在建立协作沟通机制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须加大力度,形成更加强大的保护合力。
四是完善有关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规定。我国目前没有一部独立、系统的网络法,各种网络规定散见于各个部门法中。立法机关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网络侵权立法,适应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要求新趋势,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网络活动的健康运行。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行业、企业自律,建构行业监管体系和企业自查自律体系。尽快建立网络行业协会组织,制定严格行业规范。
六是增强全社会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是知识产权竞争,引导全社会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尤其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国民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更应加大宣传的力度。
上述便是为您整理的“网络知识产权”相关资讯,如有相关疑问直接拨打→13391522356←获得一对一服务咨询服务。如果这样还不够,不如尝试扫码关注大通天成公众号。